2019年7月14日
 
罗马书灵修系列(3-5章):唯独因信称义
 
7月14日
亚伯拉罕也是被「算」为义!恩典是白白的恩典!

 
作者: 蔡少琪
 
讀經:
罗马书四3-53,创世记十五6
 
3经上说什么呢?说:「亚伯拉罕信神,这就算为他的义。」
4做工的得工价,不算恩典,乃是该得的;
5惟有不做工的,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,他的信就算为义。
 
创世记十五
6亚伯兰信耶和华,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。
 
罗马书第四章有一个重要用词,就是「算」(logizomai)这希腊文字(count),在第四章共出现11次(罗2:3, 26; 3:28; 4:3-6, 8-11, 22-24; 6:11; 8:18, 36; 9:8; 14:14),大多以被动语态出现,可翻译为「被看为、被算为」。在希腊文旧约这词的第一次出现就是在创15:6,应用在亚伯拉罕身上。希腊文旧约的创15:6的直译是:「亚伯兰信了神,这就『被算为』他的义。」这后半句的希腊文是与罗4:3的用词完全一样。
 
罗4:4-5继续用了「算」这词两次。「算」隐含了这是「恩典」,而不是「该得的」。「算」代表了不是从「作工」而来的。这里「工价」(wage)一词是单数词,是因工作而有的酬劳或薪水的意思。亚伯拉罕蒙神称义,不是因为他的行为,也不是一种酬劳。「该得的」(opheilema)一词在新约只出现2次,可以翻译为「欠债」(debt)。主耶稣的主祷文曾用这词:「饶恕我们的『债』,如同我们饶恕了欠我们债的人。」(太6:12)(直译)
 
罗4:5突显两点:「不做工」和「罪人」(不敬虔的人)。亚伯拉罕被称为义之前,不是严格的「义人」。若亚伯拉罕是靠作工称义,圣经就不会用「算」这词!若靠作工,就是应得的!惟独「不是作工」的,这才是「信」,这才能称为「算」!「算」代表亚伯拉罕也是靠「因信」称义。这段经文提醒我们:无论看似多好的人,也不能靠行为称义。
 
「国学大师」季羡林被誉为是「国宝」及「学界泰斗」。他的儿子季承在《我和父亲季羡林》的书提到父亲生命某些限制。季承说:「在外人看来,父亲是『国宝』级的学者,但在家人眼里,却是脾气古怪、内向又孤僻,对家人冷淡得不像一家人。……。我只知道,在热热闹闹的学术追捧中,父亲的内心是冷的,是寂寞的。」自德国回来,他对太太就非常冷淡。儿子说:「父亲对家庭的关心较少,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…一个天才,是社会的财富,但却是家庭的灾难。」有评论者说:「没想到季羡林在儿子笔下,竟是『一个人生失败者,一个孤独、寂寞、吝啬、无情的文人』。」圣经提醒我们:无论外表看似多成功的人,也不能靠行为在神面前称义;亚伯拉罕如是,我们认识的「好人、伟人」也如是!
 
思想:
 
有什么历史名人是你所佩服的?他们有生命的弱点吗?他们能靠行为得救吗?
既然耶稣是凭恩典「算」我们无罪,赦免我们,我们又有否「饶恕」曾伤害我们的人呢?记得主祷文的教导:「免我之负,如我曾免负我者。」
 
文章及錄音版權屬建道神學院良友電台所有,承蒙允准使用。